为什么说胡适是最大的公知89句精选句子

为什么说胡适是最大的公知89句精选句子

为什么说胡适是最大的公知

1、了解了历史的全貌,我发现胡适这人就是吃了巨额的社会资源,身边靠着一帮伟人,的一条披着学问外衣的软骨头狐狸。把这人债除掉,你会发现走向反而会更加明朗。

2、“对啦,我是皇上。你说话我听见了,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儿。你有空到宫里来,叫我瞅瞅吧。”(溥仪《我的前半生》)

3、  据现存的59天版本的胡适《藏晖室日记》(己酉十二月十四日——1910年1月24日,迄庚戌二月十三日——1910年3月23日)所记录,粗略统计,胡适自己有明确记载的吃喝嫖赌抽:打牌15次,喝酒17次,进戏园、捧戏子11次、逛窑子嫖妓女10次,共计53次。(《藏晖室日记》,收入《胡适的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月版上册。)

4、白话文的《水浒传》广为流行的时候,胡适的爷爷的爷爷,都还没出生呢。(为什么说胡适是最大的公知)。

5、但是,仔细捋下来,真正能在文学史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恐怕只有鲁迅一人,其他人虽然各有特点,但很难说成就有多高。(为什么说胡适是最大的公知)。

6、美国强就舔美国,日本攻来舔日本。总之刀没有架到我的脖子上,我就不管别人天天喊躺平。现在能喊,那时候能喊吗?那是要命的。

7、对了,还有,胡适之不仅自己经常逛妓院还拉着徐志摩一起去嫖妓这事,就更不能说了……

8、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徐宗勉: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

9、知识分子有鲁迅,杨杏佛,田汉,茅盾,胡愈之,王造时等。

10、胡适在同江冬秀婚礼的时候,就看中了比自己小11岁的伴娘曹诚英。曹怀孕了,胡适跑了。曹为了所谓真正的爱情和老公离婚了,离婚后北上找胡适,逼婚。同现在小三逼婚一个节奏,胡适搞大小三的肚子——这就是蒋公挽联(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的来源。

11、谈新文化运动,首先当然要谈文学成就。在二十年代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中,能写的人很多,包括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周作人等,涌现了一大批新作者。

12、舔菊,是很高大上的。不会舔菊的公知,都不是好公知。

13、此时的中国亟需什么?富国!只有发展经济,才能让全国百姓吃饱饭,让孩子们进入学堂,才能进一步强兵。对此,胡适们同样是呲之以鼻。

14、同年,华夏生灵涂炭,在机枪和刺刀下,死了无数的儿童、男人、女人。

15、其次,“民国大师”们正在倡导吃喝嫖赌新生活。走到哪嫖到哪,这修身养性的新生活,领袖胡适自然是带头实践的。胡博士能把亲戚家的女孩子养为外宅,这种吃窝边草的做法,大抵在今天也是少有的先进经验。当然,蔡元培校长手下的一干“民国大师”热衷于集体嫖妓、迎娶女学生、娶小老婆,同时还充分论证了: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孝顺、家庭、仁爱、贞洁等玩意惹的祸。就此培养出来了一大批的“文学青年”和“娜拉”。最了不起的是,一些“娜拉”,一边与几个男人同床共枕,一边发表难以割舍其中一人的“爱情”日记。于是,诞生了最具民国特色、以下三路为引领的“现代文学”风格。

16、我爷爷是稻农,从我少时的观感来看,没有农民会爱上种田这行当,我所见农民,其心态和《包法利夫人》里法国老农的看法一样:种田是个老天诅咒的行当。所以,我无法理解《白鹿原》之类小说里那些庄稼汉的莫名自豪感:“不抢不偷,正正经经的庄稼汉“,感觉带着宣传叙事的假。鲁迅笔下的农民,奸猾而麻木,才真活灵活现。

17、1947年12月,陕北杨家沟。毛泽东在中央会议上提出(可叫胡适当个图书馆馆长)的设想……

18、   念过中学的人,大都学过《史记•屈原列传》。

19、结果被胡适捕风捉影,大肆宣扬,并以此取乐,同时伤害了秦汾夫妇和杨杏佛这三人。杨杏佛怒斥后,胡适还嘲弄杨杏佛开不起玩笑。

20、北大校长蒋梦麟和胡适自然是北平分会之骨干,杨胡二人就算以前有一点点不愉快,在这种大事面前,根本不会计较。

21、  此后,胡适颇不愿和钱穆打交道。两人关系疏远,原因之一是立场相反,气味不投,一个崇洋,一个守旧;更重要的原因,是胡适的学问犹如蜻蜓点水,与钱穆相差太远,很怕钱的较真和拷问。(参见余斌:《钱穆对胡适第一印象不佳:骨子里不是个读书人》,《万象》杂志)

22、所以今天我来讲下我看到的胡适。可能不客观,可能有错误。谁捶我,只要说的对我就立马改。

23、其实钱穆在学术上分歧最大的是傅斯年,由于傅曾执掌北大和中研院史语所,这个就牵涉到了钱穆的聘用和职称问题。钱、傅之间经历了“蜜月”到决裂的过程。一开始,因为胡适的推重,曾是胡适学生的傅斯年也对钱氏的《系年》、《年谱》很欣赏,请钱穆到他主持的中研院史语所工作,每次接见贵宾,傅斯年还向客人郑重介绍:这就是写出《刘向歆父子年谱》的钱穆。

24、说他的聪明绝不只是教育和后天的产物,而只能说是天生的禀赋。胡适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他压根儿就不具代表性。

25、胡适对冯友兰极为厌恶,对鲁迅则极宽容,说鲁迅是“我们的人”。可惜很多公知不懂,还把鲁迅和胡适作为对立面,捧胡抑鲁。胡适和鲁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于文化传统的态度,他们都敏锐地看出,中国黑暗的文化传统对人格有何等大的戕害。

26、  如果按照那位公知说的,既然母亲对胡适这个儿子家教是如此之严,那么胡适一定是一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有出息的好孩子吧?然而真相却是如此不堪——大谬不然。

27、胡适即是《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始作俑者之又是第一个在《台湾戒严令》这个毁灭民主、自由、宪政的文件上签下自己大名的人。

28、  这,就是号称新文化运动领袖的胡适之博士,在封建废帝面前的表现!

29、钱穆没有上过大学,更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也不懂外语,涵养极高的胡适当然不会把这个问题作为缺点提出来。而傅斯年就不同了,1940年后即声称从来不看钱穆的书,并嘲笑钱穆仅有的西方知识都是从《东方杂志》上抄来的。傅斯年为人个性刚强、快意恩仇、乾纲独断,年轻即担当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一系列重要职务。抗战胜利后,各校北归,此时傅斯年主持北大校政,原属北大的教授都被召回,唯独没有给钱穆发聘书。钱穆备感失落,晚年述及此事,颇耿耿于怀。回不了北大,钱穆只好混迹于无锡江南大学等学校,他从前的学生欲追随他前来江大就读时,他忙回信制止,称江大学风薄弱,贸然转学无益。但此事也不能全怪傅斯年,早在西南联大时期,钱穆即跟随顾颉刚突然跳槽至齐鲁大学,跟他们一起离开的还有几个中研院史语所的干将,使一些重要研究课题被迫中断,让傅斯年十分难堪。

30、  承蒙“皇上”召见之后,胡博士兴奋之余,还给庄士敦写了封信,描绘令其骄傲难忘的场景:“不得不承认,我很为这次召见所感动。我当时竟能在我国最末一代皇帝——历代伟大的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的面前,占一席位!”

31、他在国外读大学的时候,博士并没有学成,他顶着博士头衔回国,逢人便说自己师从杜威,但杜威几年后来中国不记得有这么个人。

32、蒋公那个气啊!我派你去干啥去了啊?派你去逮波斯猫的吗?

33、胡适在杭州,与曹诚英居。曹诚英是谁呢?是胡适和江冬秀婚礼的伴娘,是胡适三嫂的妹妹,胡适表妹(这个是胡适自己喊的)……

34、1962年3月3日“上星期反省录”,蒋公写道:(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35、我认为白话文最好的标准是:简约而又充满诗意。点检白话文兴起以来的作家,只有鲁迅达到了。其他人就算文学史上排行第一流的,也比他差一大截。简约而充满诗意的作品才经得起细读。

36、政治立场:亲苏,反蒋,抗日,同情中共。属中国国民d左翼。

37、胡适一生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

38、对胡适来说,这是他给蒋介石和北方军阀的最大投名状。

39、这里有个问题,同盟宗旨是公开的,要加入就要遵守,如果是来沽名钓誉,显然缺乏知识分子应有风骨。胡适不但是来沽名钓誉,而且简直就是个“无间道”。

40、就连和善的周总理也说过:“胡适的骨头是软的。”

41、杨杏佛受不了,后来与赵志道离婚,蔡元培,吴稚晖赶来劝说无果,最终由法院判决离婚,条件为杨杏佛所有收入分前妻一半。

42、二战期间,胡适在大洋彼岸做驻美大使,他在1943年10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张其昀与钱穆二君均为从未出过国门的苦学者,他们的见解多带反动意味,保守的趋势甚明,拥护极权的态度亦颇明显。”

43、那么我的反击是,他是人,而且他是在关键角色上本应发挥力量的人,你不该占着茅坑嗯嗯嗯~,又不出力。又要揽劳。

44、可以说,对于“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胡适功不可没。

45、胡适还主张承认“伪满洲国”,主张东三省问题“我们可以等候五十年”,继续剿共50年。

46、  胡博士大为光火!蒋公也是你们能黑的?要黑也只能我来黑!蒋介石则大为着急!赶紧派人给胡适送上美元。拿了美元的胡博士不仅写信批评吴国桢,还大笔一挥,展开反击——闻名遐迩的洗地奇文《台湾是多么自由》出笼了!由此拿钱发帖之事例可见,在金钱利益与民主自由之间,胡博士完全站在了金钱利益一边;在政治需要与事实真相之间,胡博士完全站在了政治需要一边,一切都由着他胡喷!

47、  胡词气势孱弱,想象乏力,文辞生硬。其词既无“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伟意象,也不具有“书生意气”,无力“挥斥方遒”,更不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而毛泽东早年的这首《沁园春》却意象雄伟,意味深长,“栖凤枝头犹软弱,化龙形态已依稀”。胡适与青年毛泽东欲主宰历史沉浮的气魄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48、鲁迅文章的晦涩,毫无疑问,主要因为他怕死。因为怕死而不敢明说,所以只能隐晦。鲁迅怕死吗?那当然,了解他生平的,都知道他很怕死,尤其怕被权力搞死。但这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缺点,要承认,这世上怕死的是绝大多数,否则世上就不存在什么暴zheng。但晦涩也给他带来了另外的收获,因为遣词造句的斟酌,意蕴反而更加丰富。

49、徐志摩住在胡适家,吃不起饭穿不起衣坐不起黄包车,目睹徐志摩的惨状,胡博士感慨:(浪漫真他妈不能当饭吃啊!幸好我没离!)

50、我们所确知的是,让钱穆更加耿耿于怀的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评选,那时傅斯年早已逝世。在大陆如火如荼开展批判胡适运动同时,蒋介石虽不喜欢胡适,但为了显示自己的“有容乃大”,1957年把落魄的胡适从美国请到台湾,担任“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此时,从香港辗转来到台湾的钱穆,欲参加“中央研究院”新一届院士的评选。胡适雅量高致,提名钱穆竞选院士,可是开审查会议时,原本傅斯年的同僚,“考古派”的李济负责审查,他说钱穆反对胡适,不能提名他竞选院士。胡适说,我们选举院士要根据学术著作,不应该扯到个人恩怨上去。结果李济又用钱穆没有正式大学毕业的资格提出否决,胡适没有继续争取,因此钱穆不得提名。钱穆未获院士提名,当然要把这笔账算到院长胡适身上。

51、民国粉公知多是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照妖镜

52、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胡适在民族立场上的软骨病,决定了他必然和汉奸走得很近。走得最近的,当然就是汪精卫。两人过从甚密,臭味相投。汪叛国后,舆论一片责骂,而胡却默然。1944年汪死于日本,国人拍手称快,胡却颇为痛心,在其日记中写道:“精卫死在日本病院里,可怜。精卫一生吃亏在他以烈士出名,终身不免有烈士情结。”一个头牌的大汉奸,在胡眼里竟成烈士!

53、胡适自己可以“批判”下蒋公,别人谁批判蒋公那胡适就批判谁。美国人都调戏胡博士说:“台湾言论自由,只有胡适一个人的自由”。

54、好吧,我不用鲁大爷打脸了,用章太炎章大爷。

55、胡适在北大任教的时候,有一位学生叫做傅斯年,穆斯林非常认可胡适的教课方法,所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同学们知道胡适的教学方法比较新颖,跟着老师走这条路是正确的,就是因为傅斯年的存在成为了胡适在北大当教授期间的挡箭牌,让胡适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已经在北大站稳了脚跟。

56、蔡元培在上海响应,对南京施压。这事蒋介石推给汪精卫处理,汪精卫又推给于右任,最终不了了之。

57、“中国向来的老例,做皇帝做牢靠和做倒霉的时候,总要和文人学士扳一下子相好。做牢靠的时候是‘偃武修文’,粉饰粉饰;做倒霉的时候是又以为他们真有‘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当‘宣统皇帝’逊位到坐得无聊的时候,我们的胡适之博士曾经尽过这样的任务(鲁大爷下手,狠啊!)。见过以后,也奇怪,人们不知怎的先问他们怎样的称呼,博士曰:‘他叫我先生,我叫他皇上。’现在没有人问他怎样的称呼。为什么呢?因为是知道的,这回是‘我称他主席嘛(很明显恶搞胡适之的(他称我先生,我称他皇上……)’。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教授,因为不称‘主席’而关了好多天,好容易才交保出外,老同乡,旧同事,博士当然是知道的,所以,‘我称他主席’。(《二心集·知难行难》)

58、重读鲁迅的《采薇》,倍觉悲凉,伯夷、叔齐两人并非被统治者所杀,而是被那些愚蠢残忍的普通民众所杀。“不食周粟”有什么道理?可牲畜圈里的牲畜就认同这套逻辑,哪个夺了天下,一根草就都该归它。它的眼光本也照顾不到这么远,然而自有牲畜帮它监视。两千年来,牲畜们都自告奋勇戴上街道的红袖章。

59、有句老话叫做“英雄不问出处”,放在钱穆身上是最合适不过了。钱穆虽然早年担任小学、中学教员,但天分极高,加上极为用功,进入北平学术界之前,已有多种著作出版,他早年最重要的著作《先秦诸子系年》还未出版,就已得到浏览此稿的顾颉刚、蒙文通等人的击节称道。1930年,钱穆35岁时完成《刘向歆父子年谱》,印证了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谬误,因此轰动了学界,被陈寅恪誉为“王静安后未见此等著作”,同时引起了胡适的注目和肯定。

60、于是,1937年8月19日。胡适之又觐见蒋公。胡适之还没开口,蒋公就给了他一顶高帽子:(“ 即日去美国”进行抗战宣传。)

61、胡适这人虽然讨厌,可他毕竟是蒋公的脸面,蒋公的脂粉。没了,蒋公挺难看的。于是,蒋公就派出了专机——专门去北平接胡适的飞机。胡适先生呢,左等右等等的满头大汗饥肠辘辘,在勤政殿啃了个冷馒头。等了又等,终于飞机来了。胡适先生带着老婆就跑机场上飞机了!

62、所谓行宪国大,被今天的中国公知们吹捧为中国真正的宪政。那么当时是怎么回事呢?

63、当天上午八点过后,杨杏佛带着14岁儿子杨小佛在亚尔培路331号中央研究院门口上了汽车,等车一启动,杀手们分三面围了过来,掏出手枪齐射,杨杏佛紧紧伏在儿子身上,身中数弹不治身亡,司机亦重伤。

64、现在仿佛又是鲁迅所处的民国时代,一些伪遗老遗少聚在一起,天天举着儒学传统文化的大旗吆喝,想占山为王,也不过为了点蝇头小利。可笑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估计连古书都没翻过几本。我有几个一向尊敬佩服的学者,他们在古代经典方面功力精湛,但据我的亲身交往,以及道听途说,他们之中没有一个干这种无耻之事。想想鲁迅对《学衡》派诸君的挖苦,时光又在倒转;越是半桶水不到,越喜欢浑水摸鱼。

65、胡适勾引陆小曼这事,会不会有人说李爷是胡说?

66、胡适之曾大加称赞汪精卫的所谓“日华和平”政策,还亲自给汪精卫打气。并合伙开办了“低调俱乐部”。气的国民d元老程潜大骂胡适为汉奸!国民政府司法院长居正要求逮捕胡适。

67、他的婚姻是包办的,也曾经想过离婚,但提出之后就被他老婆拿刀镇住了,他老婆说你要离婚我就把俩儿子都杀了,然后再自杀。

68、  北大孔庆东教授对胡适曾作了一个入木三分的评价:“胡适参与了很多开风气的文化事件,有他应该肯定的历史地位。但其学问才华品德都是三流的,无一句超过普通教授水平的话。年轻时被学界蔑视,后来老前辈死光,他又勾结官府,残害学生,被老蒋当做玩偶利用,名气大了起来。近年大陆的果粉汉奸暴增,找不到精神领袖,就把这个瘪三捧了起来。”

69、也许真相不是这么简单。如果仅仅是学术之争、人情冷暖,以我们了解的胡适,按照胡适的胸怀,恐怕不至于此。真相恐怕是钱穆自己都未曾想到过的,这个必须从胡适的日记和他的思想中去探寻。

70、有人对胡适说,我们读书,要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胡适打断他,问:什么叫为天地立心啊,你解释给我听。那家伙傻了。胡适道:孩子,不要说自己都不理解的话。我特别佩服胡适这点,直率犀利且逻辑精密。其实这类古文和d八股一样,都是不切实际的昏话。还有位老同学说:“吟诵也分了阴柔阳刚和老阴老阳少阴少阳”,说真的,我最怕什么阴阳五行,更怕什么老阴老阳少阴少阳这类玄虚得没边的东西,在我看来,凡是用正常人话讲不清楚的东西,都很可疑。我这是向胡适学的,他一生谆谆告诫,我认为是胡适思想中最伟大的部分。

71、徐大师是大侠金庸的表哥,金先生很看不起徐志摩。所以各位,你们看过《天龙八部》的话,里面那个大淫贼、四大恶人之一穷凶极恶云中鹤,原型就是徐志摩。我没有统计过,你们谁有兴趣统计下:据说金书里的表哥都很坏……

72、  国学大师、史学家钱穆和胡适为同代人,他对胡适第一印象即大不佳,胡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令他反感,认为此人“是个社会名流式的人物,骨子里不是个读书人”,“以言以人,两无可取”。据了解钱穆的人说,钱先生对一个文人作出“不是个读书人”的评议,确是很严峻的判词了。钱穆对胡适的这种印象,后来只有加深,而无改变。其“世俗之名既大,世俗之事亦困扰之无穷”,正是钱穆对胡适乐于尘俗而无暇学问的判断。

73、1954年,原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吴国桢赴美后反水……

74、但是终观其一生,是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后实际上是在两界都很少得到真正的认可!

75、没有攻击觉醒年代的意思,那是个特好的剧,只是胡适不配。

76、  当时的有识之士就指出,胡适一伙“大肆贩卖西方学者之唾余,以民族虚无主义误导中国社会”,企图从根子上瓦解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同时为传播西方自由主义打开空间。这是胡适对中华民族的大逆不道。

77、他的本意是通过演讲调动起美国人对日本人的仇恨,这样救中国。

78、  1935年,他致信蒋介石,竟要求国民政府放弃东北三省,承认伪满洲国。其理由是:以东三省数千万人民被日本蹂躏50年为代价,资源被日本掠夺50年为战略,可“继续剿共50年”。对此,鲁迅先生讽刺说:“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鲁迅:《出卖灵魂的秘诀》)

79、胡适与钱穆本来并不是一个量级的人物。胡适博士作为早期留美归国人士,新文化运动的主帅,年少成名、名满天下的时候,钱穆还只是一名小学教师,后来通过努力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胡适与钱穆第一次见面就发生了不愉快,至少钱穆认为是这样。当时胡适应邀到苏州中学访问,与身为教师的钱穆第一次相遇,钱穆即向胡适请教,提出了一个先秦史料方面的问题,恰好胡适又不太了解,所以未置可否。此事钱穆在回忆录中提及,认为自己初见面就以生僻问题相询,有些不礼貌。而胡适日记中没有提到此事,可能胡适没有在意。

80、有人说,胡适是文学家,是白话文的创始人,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高帽子一大堆。

81、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82、  蒋介石这段日记透露的信息是:胡作为中国驻美大使,生怕得罪美国,连该说的话都不肯讲。以至蒋介石考虑要撤换胡适。其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正与美英商议废除列强与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蒋认为,若此时尚未将胡撤换,则胡适会把废约之功归之于自己,尾大不掉,那样的话要撤换他就更难了。

83、你大爷的!看不起图书管理员?好吧,李爷我只不过是在北大图书馆扫地的……

84、  1953年,胡适在日记里记载:“我说,台湾今日实无言论自由。第无一人敢批评彭孟缉。第无一语批评蒋经国。第无一语批评蒋总统。所谓无言论自由,是‘尽在不言中’也。”

85、http://www.chanyeren.com/e/DoInfo/ChangeClass.php?mid=选择相关栏目后,填充相关的内容(标题,作者名,正文等)提交即可。

86、  另据台湾联经版《胡适日记全集》,1911年12月2日胡适记:“夜往访L.E.Patterson之家,夜深始归。是夜偶谈及Freemason(规矩会)之原委始末。”

87、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鲁迅他们都在大声疾呼要社会关注这些事情,尽早释放这些无辜犯人。

88、钱穆的优势在于研究的深度。他仅仅通过研究普通的经史,就能找出中国历史兴衰的关键,理清思想的脉络。他一生以“为故国招魂”为己任,生平著述之富及所涉方面之深,近世罕见其匹。黄仁宇说,“钱穆先生可能是将中国写历史的传统承前接后带到现代的首屈一指的大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晓慧文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