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27句精选句子

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27句精选句子

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

1、所以大家来猜一下,《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有过600多段“长期爱情关系”的主人公阿里萨,原型是谁呢?

2、曹国维,翻译家,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2013年,曹国维受中国翻译协会表彰为“资深翻译家“(俄语)。长期从事俄语教学。译有布尔加科夫的《不祥的蛋》《大师和玛格丽特》等苏联小说,艾特玛托夫《断头台》、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等俄语文学作品。

3、授奖理由是:“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随即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文学狂潮。

4、“现实是如此匪夷所思,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论诗人或乞丐、战士或歹徒,都无需太多想象力,

5、艺术上则在现实描绘中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奇迹、幻觉、梦境甚至鬼魂形象出现于小说情节中,时序关系常被打乱,叙述富于跳跃性,有时场面带有象征色彩,显示出鲜明的地狱和民族特点。

6、如果考虑到疯狂早早被视为一种需要驱逐之物,本身就与孤独具有某种同构性,则我们当然可以认同魔术师对玛利亚的认定,而这恰恰说明,整部小说中最孤独之人乃是玛利亚。一个女人的水性杨花,当然可能是本性使然,但或许更多乃是来自其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尽管小说中并未对玛利亚的感情生活有正面表述,但从玛利亚对精神病院长的错误感知中足可窥其一斑。在院长的慈祥和柔情下玛利亚放声大哭,“好像在爱之后的厌烦中她从没有能在萍水相逢的情人们面前这样哭过似的”,“这是她生来第一次奇迹般地得到一个男人的理解,而这个男人用整个心灵听她哭泣,却不想得到跟她睡觉的报偿”。可以想见,这个曾经梦想当一名演员的美人儿遭遇到的是怎样的男性世界。但玛利亚更深刻的孤独仍旧来自于定见,这种定见或许与她的开朗、坚强、八面玲珑,甚至与她在男性世界中无往而不利的女性资本有关。她从未想过自己可以不被理解,她断然判定可以以理性的沟通方式,与这个世界达成谅解。但遗憾的是,这次她闯入的是马尔克斯的小说世界,一个充满了魔幻色彩的现实当中。

7、好了,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最后,如果你想了解一下这种魔法,

8、布尔加科夫之所以没有那么耀眼,与他曲折的写作生涯不无关系——他在世时,作品因种种原因屡屡得不到发表;在逝世十多年后才被恢复名誉,作品陆续面世,这才真正让世人见识到伟大作家的天才之笔。(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

9、最终全部成为了孤独的人,说是“天煞孤星”也不为过。

10、甚至过了很长时间之后,我自己都开始淡忘当时那种感受了……

11、第“魔幻”表现手法的成功运用。魔幻现实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表现手法的“魔幻”性,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又一显著特征。

12、曹国维的译本,文字简洁而不失张力,最大程度地还原了作者行云流水的奇诡想象,可读性强,绝无晦涩感,一口气读完毫无压力。

13、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第4辑要出版了,请你来定封面!

14、《百年孤独》-马尔克斯著范晔译/南海出版公司2017

15、除了政府专制无能以外,国内局势混乱,内战持续到了150年之久。

16、甚至气得马尔克斯说,死后150年都不把版权卖给中国!

17、法国政府在拉雪兹神父公墓给我们拨了一块地。于是他的遗体便留在了巴黎,这座他学习、生活且深深热爱过的城市。

18、《大师和玛格丽特》里,作者创造了多重世界——书中、现实、神话的世界——又让这些世界相互交汇、互相影响,打破了幻想与现实的界限,如此大胆的想象令读者忍不住拍案叫绝。历史传奇、神秘幻想和现实生活被了无痕迹地糅合起来。这本书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全部感悟。俄罗斯评论界称它为作者留给人类的遗嘱。法国《理想藏书》将《大师和玛格丽特》列为俄国文学四十九部理想藏书之首。

19、作者同时对危地马拉的独特自然风光作了美丽的描绘,全书仿佛一幅幅绮丽多彩的油画。这些传说直接或间接地采用了印第安人的著名神话故事《波波尔·乌》的题材和技巧,笼罩着浓重的魔幻色彩。

20、在其后的一系列作品中,譬如构成“香蕉园三部曲”的《疾风》(1950)《绿色教皇》(1954)《死不瞑目》(1960),阿斯图里亚斯向读者展现了贪婪的美国大型香蕉园公司的出现给危地马拉带来的问题以及造成的状况。

21、但对于目前南美,尤其是马尔克斯的祖国哥伦比亚的现状,他是极为不满的。

22、我还记得读到的第一本伊莎贝尔的作品是《金色豪门》(又译作《幽灵之家》)。与其说是我找到了这本小说,不如说是这本小说找到了我。

23、谈及他的作品时,《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价称“凭良心保证,这是一本精妙绝伦的书”。余华说,“厄运赋予了他真正的写作”。

24、“你爱谁,你就应该为你所爱的人分担命运。”

25、而且这个家族老是喜欢取重复的名字,光是叫奥雷里亚诺的人,两双手都数不过来!

26、因此当小说中两次出现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的名字时,将小说中古老修道院对精神病人的暴力管制,与佛朗哥在西班牙施行的暴政相联系就成为理所当然。我们当然不会忘记马尔克斯除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贡献以外,还是一个积极投身国际政治运动的左派,当皮诺切特在智利开始其独裁统治的时候,马尔克斯曾以罢笔来表示抗议。而唯一一位出席佛朗哥葬礼并表示哀悼的,恰恰是皮诺切特。沿着这一思路,小说确实颇多可供分析阐释之处。玛利亚在性关系方面的混乱,其张扬恣肆的生命力,显然已经包含了某种疯狂,或者说是与一个秩序化的社会格格不入之处。何况她显然与反佛朗哥的左派团体交往甚密。革命与性似乎从来都是不可分离,尤其在欧洲南部的西班牙,对于一个保守专制的政体而言,它们同样不能被容忍。“玛利亚在一次疯狂的发作中把挂在餐厅的最高统帅的石板画像摘下来,用全身的力气把它冲着花园的玻璃窗扔去,随即倒在血泊里。”这样的表述更准确无误地构造了一种疯狂/规训、反抗/镇压的对立关系。当然,惊心动魄的仍然是小说的结尾,被认定为疯狂者最终将接受对自己的命名,成为一个神志清醒、身材超重、满意修道院平静生活的妇人,再也不会情绪激动。随着修道院化为废墟,她也将湮没不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晓慧文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