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要么孤独要么庸俗84句精选句子

叔本华要么孤独要么庸俗84句精选句子

叔本华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1、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2、我们的年龄和我们对社交的热衷程度成反比——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发现哲学上的目的论发挥了作用。一个人越年轻,他就越需要在各个方面学习。这样,大自然就为年轻人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

3、我想,绝对不是这样,叔本华不是悲观,他只是在寻求一种真理,而表象和虚无,恰好走进了他的世界。

4、无数以前还是云山雾罩的东西,现在都被我们看得清晰明白;事情有了个水落石出的结果,我们感觉拥有了某种彻底的优势。丰富的阅历使我们停止对他人抱有太高的期待,因为,总的说来,他人并不都是些经我们加深了解以后就会取得我们的好感和赞许的人。

5、在那一刹那,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份真心的、不含杂质的悲哀,那么他一定是你真正的朋友。

6、“多多读书月”是拼多多于2021年4月发起的一项大型知识普惠行动,联合国内主流出版社、图书出版公司、作家等,推出一系列专项活动,建立亿元级读书基金,对优质、经典图书进行源头直补,带来更多平价正版好书,也希望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更广大的消费者。

7、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之后也几乎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何以见得呢?叔本华之后的尼采,有一次走在大街上,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一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如获至宝,披星赶月地看完,并且觉得自己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8、正如作者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

9、孤独时,梦想这个万分之一的概率事件可能就发生了,伟大成就也往往是这样产生的。

10、今天有不少书,冠以“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叔本华的处世哲学”,被很多人当做“鸡汤”来读,这不得不说,带有某种讽刺的意味。

11、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12、父亲的自杀,给了叔本华重新选择的机会。母亲愿意支持他的哲学生涯。奇怪的是,叔本华对亡父却是极度地崇敬,对生母却是极度的厌恶。

13、关于这种与人交往的节制方式,我们在莫拉丹所写的喜剧《咖啡厅,或新喜剧》中找到那值得一读的戏剧描写,尤其在剧中第一幕的第二景中对D.佩德罗的性格的描绘。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社会人群比喻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14、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当我们感到快活,在我们远离上述一个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时候,我们也就接近了另一个敌人,反之亦然。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15、这些朋友换了一拨又一拨,很多人乐此不疲的陶醉于这种虚假的友谊之中。(叔本华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16、父亲死后,母亲重新获得了自由和快乐,叔本华却陷入了漫长的无期徒刑。

17、“我们应该宽厚对待每个人的愚蠢、缺点和恶行,牢记我们所拥有也只有自己的愚蠢、缺点和恶行。因为它们只是人类必然的缺点,我们自己也是人,所以内心深处也埋藏了完全相同的缺点。我们不应该只因为别人在此刻与我们不同,就对他们的恶性感到愤慨”

18、他最快乐的时光,恰恰是9岁离开父母的时候。他在父亲的商业伙伴那寄宿两年,感受到未曾体验的亲子之爱。那是家人忽略或无法给予的。

19、人的内在空虚就是无聊的真正根源,它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外在刺激,试图借助某事某物使他们的精神和情绪活动起来。正是由于内在的空虚,人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和奢侈;而这些东西把许多人引入穷奢极欲,然后以痛苦告终。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手段莫过于拥有丰富的内在——即丰富的精神思想。

20、他谈人生的智慧,可是自己的生活可以说是一团糟。

21、不知道我的陪伴,是否让闺蜜的心情变开心,是否让她的不幸变少。但回来后,我的孤单却依然如故。一个人独处时,它依旧无处不在。

22、亚隆推测,可能叔本华成为“父亲”的愿望,遭到母亲无情和嘲讽的拒绝。

23、第一个论断是:世界是我的表象。意思是世界其实由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而存在,“两者存则共存,亡则共亡,双方互为界限,客体的起处便是主体的止处”。

24、他人的存在往往会扰乱你的心神,破坏你精神的宁静。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烦恼与忧愁,往往是因为自身心灵的不宁静。

25、首先,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拘谨、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交聚会。

26、身心置于丹青笔墨之间,于字里行间,穿越时间和空间,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应是极美、极好的一种感受。

27、除去早年短暂的经商经历,叔本华一生都在和哲学打交道,都在寻求最高的自在之物。

28、他常常一个人伸着腿,躺在草地上,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他常常一个人抬头望天,静坐在苹果树下,全神贯注地研究一个万有引力问题;他常常一个人手握灯光,端坐在实验室里,目不转睛地观测一个光的反射原理。

29、当菲利普屡次用叔本华为自己思想辩护,欧文亚龙的小说代言人朱利斯追问:你自己的感受呢?

30、他童年的早熟与敏感,让他对世界充满悲观和绝望。一切都是无用之物,人与人充满吵闹喧嚣。

31、他对性欲有强烈的感受,却因为和女性交往受挫,对女人有一辈子的厌恶。

32、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一个人只会感觉到自己的自身。进一步而言,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

33、尽管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承认,但叔本华也否定了当时作为权威的费希特和黑格尔。一个人反对权威,如果他暂时不能超越权威,必然会受到权威的压迫。

34、63岁,他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出版(《人生的智慧》即取自这部著作),声名鹊起。靠继承父亲的遗产,叔本华一生过着隐遁的生活。1809年初,21岁的叔本华对歌剧女演员卡洛琳娜·雅格曼一见钟情,然而女神却另有所爱。他情路坎坷,终身未婚,晚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条叫“世界灵魂”的卷毛狗。

35、叔本华谈生死,并非真正否定生死,并非进入虚无主义的殿堂,而是在肯定人生,要人们不要为死亡的恐惧所束缚,要肯定生命的意志。

36、甚至把这两人放在一起看,你会发现他们,一个积极乐观地谈论悲观,另一个却在阴暗悲观的生命底色中鼓吹生命的昂扬,前者是叔本华,后者是尼采。

37、年幼的小孩独自呆上一会儿的时间就会惊恐和痛苦地哭喊。要一个男孩单独一人则是对他的严厉惩罚。青年人很容易就会凑在一块,只有那些气质高贵的青年人才会有时候试图孤独一人,但如果单独呆上一天的时间,则仍然是困难的。

38、孤独是困苦的;但可不要变得庸俗;因为这样,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一片沙漠。

39、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

40、停止抚慰你那苦痛吧,它像一只恶鹰吞噬着你的胸口!

41、因此,这么看来的话,叔本华是在积极地悲观,积极地否定人生,积极地批判作为表象的世界,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肯定意志做准备,都是为了肯定人的意志。

42、希律王是敌人,上帝在约瑟夫的睡梦中让他知晓危险的存在。

43、这类优异、突出的人与其他人之间的共通之处只存在于人性中的最丑陋、最低级,亦即最庸俗、最渺小的成分;后一类人拉帮结伙组成了群体,他们由于自己没有能力登攀到前者的高度,所以也就别无选择,只能把优秀的人们拉到自己的水平。这是他们最渴望做的事情。试问,与这些人的交往又能得到什么喜悦和乐趣呢?

44、“在这世上,除了极稀少的例外,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45、事实上,每次与朋友逛街时,跻身在人海中,免不了又发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46、这份孤独,让我的世界变得安静,真实地感受到生活的存在,闲适地享受着生活的点滴。

47、  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48、叔本华认为,“人是什么”对人类幸福与不幸的影响才是最关键的。这是既定事实,也是他内心是否感到满足的直接根源;一个人内心满足与否,取决于他的情感、欲望和思想的共同作用,财富或是他人的眼光只是影响了人们对生活的规划和安排,起到了间接调节的作用而已。

49、但说出这句话的叔本华,早年却不得不被迫从商,接受父亲的遗产。直到他的父亲去世之后,他才能重新跟随自己的内心,去探索学问。

50、但我们应该肯定每一个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因为真理存在,故而生命不朽。

51、没有爱情的婚姻,无疑是一个牢笼。牢笼里的人们,对别人也没有爱。

52、黑格尔和费希特或许不会做什么,可是跟在他们后面的一群粉丝,就不知道会有怎样的行动了。

53、——现代诗歌文化艺术编辑部   关于稿费的暂行办法

54、尽管我们不愿意接受,也必须承认,因为这是惯性的作用。

55、对某种东西的欲望、得到后的短暂满足感,无聊和下个欲望的追逐。

56、"一晚上,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想通了,不值一提。谢谢你的陪伴。"

57、似乎到了90后和00后,朋友突然成了一种特殊品。

58、时间的流逝越来越迅速,我们更愿意把此刻的时间投放在精神思想方面。因为如果我们的头脑仍然保持精力,那么,我们所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逐步经过完善了的思想见解,以及我们所掌握的运用自身能力的高超技巧都使我们对事物的研究比起以往更加容易和有趣。

59、他哀叹一生寻找真正的人类,却一个也找不到。在他眼里,充斥着卑鄙、平庸、坏心肠和吝啬。

60、或许她也依然如故,因为她的失恋,她的讨厌上司,她的子女教育难题,一切让她不开心的事情,依然存在。

61、如果说康德的哲学和康德这个人一样“规律”,那么叔本华和他的哲学,是不一样的。

62、一个人如果自身具备足够的内涵,以致根本没有与别人交往的需要,那确实是一大幸事;因为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与人交往,我们平静的心境——它对我们的幸福的重要性仅次于健康——会随时因为与人交往而受到破坏。没有足够的独处生活,我们也就不可能获得平静的心境。

63、 “阅读是我们人生中为数不多完全可以由自己把控的几件事之也将是真正决定你未来是谁的关键因素。你想开启一个怎样的人生,决定权在你即将打开的那些书中。” 这是“为你读书”携“众声创作者计划”作家、历史学者张明扬走进贵州黔东南时给剑河县第二中学的学生们留下寄语。

64、在他看来,群居生活意味着不得不牺牲独特个性,放弃自身存在的丰富价值。一个人的思想越丰富,他为群居付出的牺牲越大。

65、在叔本华生活的年代,黑格尔作为哲学界的大腕,成为了哲学界的主流,大家都认可黑格尔,至于叔本华,谁知道这个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66、第人在他人的眼中是怎么样的:人向外界呈现出的样子,也就是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而他人看法则是基于这个人已经获得的荣誉、社会地位和名声而来。

67、现如今,很多人宁愿脸上堆着虚伪的假笑,也不愿意以真面目示人。

68、我是否完全投入到了朋友的友谊之中,还是只是在做表面功夫而已。

69、后来的尼采,跟着叔本华的悲观意志主义,却走出了积极的悲观主义,叔本华否定了人生,尼采则充分肯定了人生,但稍微读一点尼采,你就会发现,尼采的乐观,完全笼罩在悲观的情绪里。

70、这样,如果一个人自身既伟大又丰富,那么,这个人就能享受到在这一贫乏的世上所能寻觅得到的最快活的状况。确实,我们可以这样说:友谊、爱情和荣誉紧紧地把人们联结在一起,但归根到底人只能老老实实地寄望于自己,顶多寄望于他们的孩子。由于客观或者主观的条件,一个人越不需要跟人们打交道,那么,他的处境也就越好。孤独的坏处就算不是一下子就被我们感觉得到,也可以让人一目了然;相比之下,社交生活的坏处却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据此可知,只有那些依靠自己,能从一切事物当中体会到自身的人才是处境最妙的人。所以,西塞罗说过,“一个完全依靠自己,一切称得上属于他的东西都存在于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

71、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这句被无数人熟知的话,其实也是叔本华对于人生的态度。

72、但比较奇怪的却是,奠定他一生成就的东西,却在他三十岁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短短几年时间,他就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给弄出来了,就把整个智慧的框架给奠定了,往后余生,都是在查缺补漏。

73、人们在与自己相仿的人交往时,也就是互相学习了。在这方面,人类社会可被称为一个庞大的贝尔·兰卡斯特模式的教育机构。一般的学校和书本教育是人为的,因为这些东西远离大自然的计划。所以,一个人越年轻,他就越感兴趣进入大自然的学校——这合乎大自然的目的。

74、但比较奇怪的却是,奠定他一生成就的东西,却在他三十岁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短短几年时间,他就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给弄出来了,就把整个智慧的框架给奠定了,往后余生,都是在查缺补漏。

75、因此,对于独处的热爱变成了最简单和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此之前,它却必须先和社交的冲动作一番角力。在孤独的生活中,我们如鱼得水。所以,任何出色的个人——正因为他是出色的人,他就只能是鹤立鸡群、形单影只——在年轻时都受到这必然的孤独所带来的压抑,但到了老年,他可以放松地长舒一口气了。

76、但成年人却可以轻而易举做到这一点,他们已经可以独处比较长的时间了;并且,年纪越大,他就越能够独处。最后,到达古稀之年的老者,对生活中的快感娱乐要么不再需要,要么已经完全淡漠,同辈的人都已一一逝去,对于这种老者来说,独处正好适合他们的需要。

77、在《附录和补遗》的第二卷最后一章里,读者会读到我写的一则表达这层意思的寓言。一个人对社会交往的热衷程度大致上与他的精神思想的价值成反比。这一句话,“他不喜好与人交往”,就几乎等于说“他是一个具有伟大素质的人”了。

78、其实只有人与人之间产生了联系,你所谓的个人意义才会存在。

79、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不合群是表面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80、我一直在寻求孤独的生活,河流、田野和森林可以告诉你们,我在逃避那些渺小、浑噩的灵魂,我不可以透过他们找到那条光明之路。

81、当我们足够幸运逃离了其中一端时,我们就接近了另外一端,也就是说,免得了痛苦却免不了无聊,反之亦然。实际上,生活就像是钟摆一般,在这两端之间或激烈或温和地来回摇摆——要么痛苦,要么无聊,反正总有一项逃不掉。

82、能否独立地思考,并不是由我们的意愿所决定的。我们可以随时坐下来阅读,但却不可以随时坐下来思考。也就是说,思想就像客人一样:我们并不可以随心所欲传唤他们,而只能静候他们的光临。当外在的机会、内在的情绪和精神的集中程度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以后,对某一事物的思考才能自动展开。

83、简而言之,普罗大众大体代表着庸俗,而卓越者大抵代表着孤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晓慧文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