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20句精选句子

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20句精选句子

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

1、各位领导、嘉宾及朗诵提高班的学员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的主持人昕霖!

2、生时不能亲近大陆故土,故诗人设想死后归葬之,诗的前半即是屈原《哀郢》“狐死首丘”原型的展开;诗的后半则可视为对屈原《哀郢》“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几句诗意的改写。

3、P16:先生除了在文学上的多管齐下,还表现于他在美术和音乐上的热情和造诣。把月光掬在掌,注在瓶,分析回忆,分析悲伤。诗歌赋予画面感,勾画出一幅凄惨淡白的海景月色图,取材于台湾童谣的这首《月光光》,掌声欢迎黄华进行朗诵。

4、后来,《乡愁》在大陆选入教科书,很多人会背。可是它也妨碍我,因为它好像变成一张名片,这张名片大到把我的脸遮住了。(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

5、  余光中有“乡愁诗人”之誉,他乡愁诗入乐也极多,包括《当我死时》、《江湖上》、《民歌》、《海棠文身》、《乡愁》、《乡愁四韵》。这些诗歌吟唱中国人的共通情感,忧伤又悲壮,影响力、传唱度也最大。现在台湾和大陆联系日益紧密,人们对乡愁的理解已不限于海峡两岸分离之痛,更多指向童年、原乡,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折射出现代人的生存境遇。还有一些诗歌是对人某种生存状态的描述。有的指向具体的人物,如《算命瞎子》、《向日葵》。有的既刻画出这某类人物形象,又是诗人自喻之作,如《民歌手》、《守夜人》。还有的更抽象,指向个人的选择和追求,如《火浴》、《小小天问》、《在多风的夜晚》、《祈祷》。入乐的绘景诗歌也不少,或传达对乡土的热爱,或暗含人生的感悟,前者如《车过枋寮》、《隔水观音——淡水回台北途中所想》、《让春天从高雄出发》;后者如《秋暮》、《望海》。还有部分入乐诗歌富有童真童趣,如《踢踢踏——木屐怀古组曲之二》、《雨声说些什么》、《摇摇民谣》。

6、余光中的《乡愁》是抒情诗,而席慕容的《乡愁》是散文诗。

7、“邮票”意象涵zhi蕴着的是诗人忧愁的情感,它暗示着造成最为亲密的母亲不能直接相见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大陆和台湾政治上的睽隔。

8、这首诗里,余光中从自身生活环境中选取了“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等四个材料,使其作为乡愁的“风景”来呈现,而又不失历史、地理的色彩。

9、在那种热烈的讨论氛围中,余光中尝试了一系列现代主义的诗歌创作。可是不久,他开始警觉西化之失,并向一些西化作家直言苦谏,毅然告别虚无与晦涩,回归传统,写下许多诸如《寻李白》等一系列以古人为题的人物诗,以及像《白玉苦瓜》等博物馆文物为题的古意斑斓的诗歌。然而,在余光中看来,这时的回归传统,已是融合了现代精神的“中国诗的现代化”。

10、当余光中面对台湾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只“白玉苦瓜”,吟出“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时(《白玉苦瓜》),我们毋宁把这诗句看作一种象征,他那屈原般的对故国九死不悔的执着的爱,已经全部凝聚到创造中国新诗艺术上,他要做承继屈原开创的伟大诗歌传统的“肖子”,这是他作为“茱萸之子”对乡土对祖国的大爱!可以这样说,余光中正是以屈原般的炽热爱国情感,倾其全部才力,以诗歌和文学创作的方式,来发抒、寄托对祖国的挚爱,来报答祖国历史、文化、诗歌的养育恩泽,来接续传统诗国的光荣,创造出比美楚骚、唐诗、宋词的辉煌的现代新诗艺术,使自己无愧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诗国的列祖列宗!对祖国历史、文化、诗歌的爱,是余光中创作的内驱力和第一推动力,没有这种爱,就没有余光中向西方出发的现代寻求,和他及时告别西化的“浪子回头”,也没有他熔古今东西于一炉的卓越诗艺。

11、夜来空有泪,春去渺无痕。========================五绝·云梦流萤云亭倩影横,梦底万千情。

12、一方面,余光中对故乡、祖国的风景民俗、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倾心喜爱,由衷赞美,悠然神往,陶醉其中,深感骄傲和自豪,这也是导致他的诗中乡愁国爱无处不在的根本原因,他的《五陵少年》、《春天,遂想起》、《中秋月》、《北望》、《乡愁》、《乡愁四韵》、《民歌》、《寻李白》、《白玉苦瓜》、《中国结》等大量诗篇,都是乡愁国爱的出色表现;他这样看待自己创作中的咏史怀古、古今互证:“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心境,一种情不自禁的文化孺慕,一种历史归属感”这种打在“肚里”的“中国结”(《中国结》),“并不是回大陆就解得了的”另一方面,余光中对故乡、祖国历史文化的衰老,现实的封闭与贫弱,对毁灭文化的文革动乱,也深致忧思、怨望和讽刺、批判,据诗人自言,他的《哀龙》,“所哀者乃中国文化之老化,与当时极端保守人士之泥古、崇古”(8);1966年6月写于美国卡拉马如的《敲打乐》,由于出现诸如“中国中国你是条辫子”、“他们说你已经丧失贞操/服过量的安眠药说你不名誉/被人遗弃被人出卖侮辱”、“中国啊中国你逼我发疯”、“中国中国你令我早衰”、“每一次国耻留一块掌印我的颜面无完肤/中国中国你是一场惭愧的病”等一类诗句,“引起的误解甚至曲解最多……颇有一些只就字面读诗的人说它是在侮辱中国”,其实,这首诗不过是“作者有感于异国的富强与民主,本国的封闭与贫弱,而在漫游的背景上发为忧国兼而自伤的狂吟,但是在基本情操上,却完全和中国认同,合为一体,所以一切国难等于自身受难,一切国耻等于自身蒙羞。这一切,出发点当然还是爱国”他的《闻梁实秋被骂》、《凡有翅的》写文革动乱:“天鹅无歌无歌的天鹅/天使无颜无颜的天使/凡有翅的/皆被诅咒/……/凡驴皆鸣,凡枭皆啼/凡狼皆嗥,凡鬼皆哭/……/况且驴,以及枭,以及其他/以及厉笑的狼以及惨哭的鬼/以及红卫兵之外还有越南/以及死亡的名单好几英里以及其他/以及李白的脸上帖满标语/杀尽九缪斯为了祭旗/中国啊中国你要我说些什么?”置身局外并不会被“殃及池鱼”的余光中,对发生在祖国大陆的文革浩劫忧愤不已,这不正是他的爱国感情的不可遏止的流露吗?“患了梅毒依旧是母亲”(《忘川》),子不嫌母丑,余光中与祖国之间的母子血缘关系是永远割不断的。

13、可见,无论是乡愁也好,新古典主义也好,都不足以概括余光中本身徘徊游走于中文与英文、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诗歌创作。况且,在余光中心目中,诗歌只是他生命的一个维度,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合起来才构成他创作完整的四维空间。

14、零度。七点半。古中国之梦死在/新大陆的席梦思上。/……/早安,忧郁。早安,寂寞。/早安,第三期的怀乡病!/早安,夫人们,早安!/烤面包,冰牛奶,咖啡和生菜/在早餐桌上等我们去争吵,/去想念燧人氏,以及豆浆与油条。/……/然后走进拥挤的课室,/在高鼻子与高鼻子,/在金发与金发,/在Hello与Good morning之间,/坐下。/坐下,且向冷如密歇根湖的碧瞳/碧瞳/与碧瞳,照出五陵少年的影子,/照出自北回归线移植来的/相思树的影子。/然后踏着艺术馆后犹青的芳草地/(它不认识牛希济),/穿过爱奥华河畔的柳荫/(它不认识桓温),/向另一座摩天楼/(它不认识王粲)。

15、“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一个主题,然而在他生命的不同阶段,乡愁其实也有不同的形态。

16、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扩展资料:望故乡的创作背景:暮年,于先生深恨祖国处于分裂状态、自己不能叶落归根,深念失散多年的大陆亲人,遗憾而痛苦。

17、文学作品的传播离不开现实环境。不论是国人背井离乡,海峡两岸隔海相对,还是海外华人遥遥相望,“乡愁诗”都在相当程度上契合了人们情感表达的需要。而随着国家的开放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炎黄子孙离开故土,“乡愁诗”的生命力也在延续。“乡愁”这一母题几乎存在于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中,这是人类远古以来就存在的情感。就如同现在的人们青睐李煜的词中的抽象情感,余光中“乡愁诗”中抽象出来的“乡愁”情感具有共通性,这也是其“乡愁诗”接受人群广泛的原因。

18、质朴无华的人、事,文白义深又朗朗上口,应该就是《乡愁》广为流传的首要原因。

19、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晓慧文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