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的特点74句精选句子

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1、(1)本文主要从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与演变等进行梳理的。

2、网络流行语是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一种方式,是社会变迁的符号化缩影,是当下网络媒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与世界关系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表征。纵然网络流行语速朽,也不能说它没有价值和意义。对网络流行语进行文化研究和话语分析,可以还原社会文化的真实样貌,有助于人们深化对社会演进与人的发展的认识。

3、例如,将“大侠”说成“大虾”,将“版主”说成“斑竹”,将“好的”说成“好滴”。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诸如“I服了you(我服了你)”“有木有(有没有)”等网络语言。

4、网络语言已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由于一些词汇沟通障碍,网络语言在带给人们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不便。

5、记录时代变革是传媒的重要使命,主流媒体记录和使用网络流行语等新词新语,便是这一使命的体现。但主流媒体要避免不加选择地滥用流行语,或降低品位去迎合网民低俗趣味,防范新闻戏谑化和低俗化。探索建立新闻话语表达的行业规范,为新闻媒体使用网络语言提供可遵循的指引已成为传媒业的重要课题。

6、公众在网络平台讨论公共议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禁忌和社会限制,难以畅所欲言,而网络虚拟空间便于隐匿身份和逃避责任,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拒绝严肃,戏谑、隐喻、调侃表达遂成常态。这种表达方式能帮助民众宣泄情绪、舒缓压力,同时吸引受众注意,现实空间被压抑在“本我”层面的快乐原则被释放出来。因此,网络内容和表达都带着浓浓的泛娱乐色彩。

7、B:表示“太绝了”。有两层意思:第一种表示好极了;第二种表示差极了,用于嘲讽。根据不同语气可以判断是嘲讽还是赞美。(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8、基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网络流行语特征的概括也有较大差异。从语言学角度来看,研究者大多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时代性、新奇性、流行性、简洁性、娱乐性、可复制性、不规范性等特征。从传播学视角分析,研究者认为其具有语料来源的广泛性、使用群体的层次性、使用目的的多样性、传播范围的无界性等特征。也有研究者认为流行性和与实践紧密相关是网络流行语的两大显著特征。黄碧云认为,从符号学理论来看,网络流行语具有以下特点:现实性和象征性、隐喻性和反讽色彩、衍生性和推广性、蹿红快和周期短。

9、社交媒体的关系连接和圈层文化,为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传播创造了便利条件。在围观和表达成为大众网络化生存方式的当下,复杂的文字表述被摒弃,代之以高度浓缩的表意方式,这样的造词方式与语言经济学的要求相吻合。哈佛大学教授、语言学家齐普夫(GeorgeK.Zipf)指出:“一些语法结构很复杂的语言,无论是在书写还是发音阅读方面都费力费时,违背了经济学的效率原则,因此简化是必然趋势。”②“看海模式”“小官大贪”等流行语均将一些次要或多余的词语略去,只保留核心信息,符合语言经济学的省力原则,方便网民便捷地获取信息。社交媒体兴起前难以被塑形的人类体验和意识,为网络流行语所定格、放大,“以跨时空混搭的方式,将旧有意义重新置入当下语境,从而为当下情境作注解,并在网友的认同中获得一种被普遍识别的文本形式”③。(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10、以上分析的是***知网收录的论文。网络流行语研究的专著几乎没有,只是在少量专著中散见一些网络流行语研究的内容。如黄涛在《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一书介绍了网络流行语的构词形式;汤玫英在《网络语言新探》(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一书中用专章论述了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产生及类型等问题。杜俊飞在《沸腾的冰点:***网络舆情报告》(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喻国明在《***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李彪在《舆情:山雨欲来》(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等著作中也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王骁炜的《实用网络流行语》(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北京康世经济发展研究所编的《网络流行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从2005年开始定期发布的《***流行语》,这些著作多为工具书性质,未从学理上进行研究。

11、驱动网络流行语不断变化并向前发展的内在原因之即语言的趋同原则。每当新的网络流行语被创造、生产出来,必然要经历一个被选择、被淘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一部分语言会被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于是固定下来,并逐步融入现有的话语体系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会短暂流传一段时间,之后被摈弃,直至最终消亡。这种语言淘汰更新的过程就好比大浪淘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那些后加入网络的语言使用者们完成和实现的,这些使用者初入网络时,为了尽快适应网络社区中的虚拟生存,必然会加快熟悉网络上通用话语的速度,以期达到顺畅交流的目的,而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就是那些既定的网络流行语,因为在交流中,人们原有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表达方式很难在网络交流中被多数人认同和接受,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一面将原先的小群体用语摈弃,另一面对既定用语加以认同和强化。管理经济学之父——爱德华·拉泽尔(EdwardP.Lazear)曾经在论证语言与文化关系时提到语言趋同现象,他认为,日常生活中,那些少数语言群体往往表现出学习优势语言群体语言的倾向。笔者认为,人类正是在时间的积累中不断对语言加以摈弃和强化,并在二者的交替过程中造就了网络流行语的动态发展态势,最终实现了对优势语言的趋同。

12、猫小助温馨提示(2017年11月28日):

13、 网络亚文化的动态衍生。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在网络空间辅助公众建立的公共话语空间。而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所催生的网络亚文化不再单纯地呈现于传统主流文化的对抗性表达。与传统文化相同,网络亚文化的内容及其特点,取决于网民自身的组成特点和文化结构特点。当下,网民年龄的年轻化往往决定了网络亚文化中网络流行语的低俗化、个性化和情绪化趋向。而作为符号的网络流行语,同样具备符号演化的特征,其始终处于动态的衍生过程之中,网络亚文化的最终呈现形态也成为对一个动态过程的期待。

14、词语缩略语言。这是指以单纯的字母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或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英文单词,再以字母的组合来表达意义,比如“FT”(Faint)表示“晕”,“BF”(Boyfriend)表示“男朋友”,“OMG”(Oh,MyGod!)代表“哦,我的上帝啊”等等。

15、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没有狂欢节,也缺乏各种能够宣泄和释放的活动,互联网正好为国人制造了一个虚拟的狂欢世界,因此网络成为人们狂欢的舞台③。

16、作为流行于网络空间的大众媒介文化,网络流行语的实质是以娱乐方式出现的一种公共话语,表达网民对现实的关注,构建起网民间的文化认同和话语共识,也度量了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之间的话语权争夺程度。话语是源于现代语言学的概念,被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界定为人类的言语活动及其说出的成形表述,包含形成言说的各种力量之间的关系和这些力量关系之间的博弈。

17、对入选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2014-2018年月度榜单的网络流行语进行分类整理,共筛选出5年中与社会热点事件(现象)和文化娱乐事件(现象)密切相关的77个代表性网络流行语。本文以此为研究样本(见表1),运用文化研究理论和话语理论,结合运用每日词频指标、百度指数等量化工具的实证研究,探讨网络流行语的生产与传播机制,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娱乐取向、文化表达特点及其中所蕴含的话语共识、话语权争夺等问题,挖掘其作为媒介文化现象的价值和意义,揭示网络舆论生成与引导的机理,以期获得对网络新媒体治理的启示。

18、网络语言的幽默特点增强了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与幽默感。

19、网络语言的盛行使现代汉语失去了语言的音乐性与字词的严谨性。

20、答对6~7题:哇塞!原来你就是网络流行语十级大师!

21、  新闻传播学视角,网流行语一般分为:一般网络用语,网民自创流行甚广的网络俏皮话及与社会公共事件相关的网络流行语。

22、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网络语言,这点基本形成共识,但这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就涉及两种逻辑方法:明确内涵的逻辑方法是定义,明确外延的逻辑方法是分类。笔者以为,按照“属加种差”的方法来下定义,如何在空间属性、时间属性和表现形式等维度上找出“种差”非常关键。在分类上,语言学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作为分类基准,但社会学不能忽略“人”的存在不能忽略使用网络流行语族群的存在,言语共同体理论是分析界定网络流行语外延的重要工具。

23、有学者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生产传播模式已由早期的小众网络平台内部的群体传播,经由网络社交平台的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交互传播模式,进入了社交媒体(自媒体)平台的传播模式①。社交媒体进一步改变了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对人们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网民不再是大众传播时代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真正成为信息内容(包括网络流行语)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网络流行语的趋热与变冷,维系于网民的关注度。

24、③尽情宣泄自我情感。在网络世界里,平时忙碌的人们可以卸下现实生活中的面具,毫不掩饰地尽显人真实的一面,轻轻松松地与素不相识的朋友聊天,在某种程度上网络语言表现出人们的内心真实写照。本次调查中受访的某大学生就说过这么一段话:“这些新兴语言可能网下人觉得难以理解,但在网上却可以,而且我们觉得非常有趣,并且还是我们在紧张学习生活中自我解压,尽情宣泄的一种方式”

25、形象传神。网络交流中可以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造出许多生动有趣的表情和动作、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26、再次,网络流行语暴露的信息真实性和信息价值观问题应引起重视。如前所述,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得益于移动社交媒体对普通民众参与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赋权。但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的全民参与,给信息的真实性带来了极大挑战。***监管不足和社交媒体自律不够完善,专业媒体的把关角色虚化,信息甄别和判断的权力下放给普通网络用户,而网民媒介素养的缺失、对情绪和娱乐表达的偏爱,常常造成信息扭曲失真。

27、体现群体意识。群体意识往往会主导一个群体内部的个体之间共建的社会视角,面对社会群体的复杂性和隐匿性,要实现对群体之间的协调与有效引导和管理,对于群体意识的把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而群体意识往往又处于一种隐身状态,而网络流行语下所引起的集体性狂欢和讨论,往往能促进群体之间的交流也让群体意识主动显现。

28、但是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是否有爱你的人逐渐听不懂你所说的新潮词语?是否觉得你和他们慢慢疏远?

29、  从2015年流行语来源来看,伴随热点社会公共事件产生的占13%,数量较低。演艺明星及娱乐综艺节目成为第一大来源,约占47%,如2015年5月29日,艺人李晨在微博上晒与艺人范冰冰的合影,并配文“我们”公开恋情。此举引发网民刷屏模仿,“我们”也迅速成为网络热词。此外,***动漫的网络流行语比例也较高,约占15%。

30、语意模糊。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网络语言是人所看不懂的。

31、A: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躺平看似是妥协、放弃,但其实是“向下突破天花板”,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

32、总之,在由移动互联网开启的新的历史境遇中,理性分析和合理认识网络流行语的文化特征,更应该站在现代社会公民价值的基础上,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对待网络流行语,以正确有效的方式引导网络流行语,使其发挥社会协商沟通作用,使个人和组织在公共空间中都能有机成长,精英文化和大众媒介文化均获健康合理表达,在意见对冲与妥协中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33、①创造愉悦的网络交往氛围。通过调查网络语言类型,可以看出网络语言最显著的特征是形象快捷:一是网络语言生动形象;二是符号网语眉目传情。以年轻人为核心的网民群体,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方式对平庸、枯燥、刻板生活加以调剂。他们注重形象语言带来想象上的快意,正符合年轻大学生们特殊的社会互动形式;

34、②制造并传递游戏式的生活方式。网络语言备受大学生网民推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以期望逃避老师、家长和社会上的传统说教和传统规范的约束和压力。调查显示,3%的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仅仅是为了好玩,觉得网络语言方式无需顾及日常生活的规则,是一种游戏式的轻松语言;

35、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围观热点已成为多数网民的行为习惯,关注并使用与社会热点、新闻热点、流行热点紧密相连的网络流行语是其重要表现。

36、  因此,怎样促进表达渠道畅通,减少网络流行语的消极功能从而发挥积极功能,有效管理***互联网网络,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37、  后现代社会学家福柯、布尔迪厄等人认为,话语或者符号的生产总是与权力相联系,同时符号自身也生产着权力。因此,基于***和民生领域的热点社会事件一直是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议题。2014年APEC议题与环境问题的结合,产生了“APEC蓝”;2015年除了“***是***”涉及简政放权,在***和民生在网络流行语中占比不高、社会热点事件因素减弱,显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及网络舆论环境好转,网络流行语去***化趋势明显。

38、----------------------------------------------------------------------------------

39、形象传神。网络交流中可以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造出许多生动有趣的表情和动作、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40、  同时,一些后现代社会学者非常关注语言与符号带来的“温和的暴力”。从这个角度说,也正是因为这种网络流行语的存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并且达成趋同的共识。如之前“我爸是李刚”“70码(欺世马)”等网络流行语,都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此外,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多次强调重视的网络流行语出现低俗化的现象。

41、尼尔·波兹曼所批判的娱乐媒介是电视,用于讨论网络社交媒体带来的全民娱乐化生存更显贴切。网络流行语是一场又一场的语言游戏,代表着文化价值判断去中心化和去权威化,其背后是网络民众的意义共享和价值判断的流动与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网络民众身份认同的多元化和离散化,传统社会中极为稳固的社会观念和信仰被不断解构。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形成解构经典、***搞历史、揭秘八卦的语言生态环境。

42、(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廖灿亮)

43、流行语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和使用,拉近了网络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情感认同,增强了共同体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网民在创造流行语过程中,关注情感和态度、参与和行为等维度,精心选择热点事件,抓住公众心理“痛点”,激发公众的悲情、愤怒、戏谑等情绪,以引起关注、获得支持。这种被称作“情感叙事”的动员公众的叙事模式④,既能吸引公众对公共议题的关注,实现议程设置,也能通过促进公共对话来动员舆论,实现社会治理,但也存在内容生产和传播缺乏行业和组织约束带来的各种风险,如信息失真、情绪偏见、道德审判等责任和伦理缺失的问题。

44、(2)联想考点:狂欢理论、模因、娱乐至死、能指所指、公共领域等(欢迎补充联想考点)

45、C:又称“内卷化”,本是社会学术语,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更高级模式的现象。现在“内卷”流行开来,高校学生用它指非理性内部竞争。各行各业内部的非理性竞争都以“内卷”称之。

46、、方便快捷,只需要几个简单的符号就可以表达意思,不要用烦琐的语言去表述。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又言简意赅。

47、  主流媒体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本身就代表着社会对其的认可。同时,主流媒体在使用时也赋予了网络流行语更为深刻的含义。如“键盘侠”,原是网民调侃只会在网络上吐槽***战的人。《人民日报》一篇题为《激励见义勇为不能靠“键盘侠”》文章,引发人们对键盘侠这一网络陋习的思考。

48、答对1~3题:同学,你是不是在用上网冲浪的时间偷偷学习?

49、目前在相关研究中有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郑丹娘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流行的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络人在聊天时使用的“键盘语言”。汤玫英在《网络语言新探》一书中提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一个影响巨大的群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陈一民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在网络几近同步产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又叫网络雷语、网络热词语。”杨萍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由网民创造或由网民积极传播的,进而被多数网民认可、接受并使用的语言。南京大学孙洁、樊启迪、巢乃鹏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比较了网络流行语、网络通用语和网络语言的差异。

50、流行语“洪荒之力”代表了大众对新生代运动员接地气表达方式的接受和喜爱;“北京瘫”是普通人追求轻松自在生活方式的象征性符号;“监狱风云”是大众对那些以身涉***明星的***;“阴阳合同”“断轴门”表达了公众对弄虚作假、逃避责任等丑陋行为的愤怒和不满……从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形成过程看,普通大众热衷于借助网络新媒体表达情绪和态度,用游戏的方式娱乐自己和他人,在虚拟空间获得暂时脱离被现实社会规训的快感,这种快感“令上层觉得恐慌,却使下层人民感到解放,这种大众的、世俗的能量,一直是难于控制的一股力量”①。

51、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有网民38亿。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攀升和***文明建设的推进,网络社会迅速崛起。2004年,猫扑网和天涯网联合举办“十大网络流行用语”评选活动后,很多门户网站和论坛都会举行网络流行语的评选活动。近年来,我国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并发生流变,其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相当部分涉及特定社会事件,加之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特定互动关系的存在,其对公民社会构建、***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52、  演艺明星及娱乐综艺节目成为2015年新流行语的主要来源,一方面反映出演艺明星的舆论影响力及话语权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网络流行语娱乐化的趋势。另外,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及舆论生态好转。

53、网络流行语在解构意义的同时也兼具建构成分,往往透射出网民对目前社会现实的极度关切和要求改变的集体情绪③。作为网络时代全民主导的“娱乐盛宴”,网络流行语不仅是网民的语言再创造产物,词语深层的文化表达价值和社会意义也值得充分认识。

54、网络语言的盛行使现代汉语失去了语言的音乐性与字词的严谨性。

55、网络热词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当代的社会文化。

56、  从表达看,流行语意义指向的不同,把其分为、情绪表达类、利益诉求类、价值追求类以及一般网络专有名词。

57、***有世界最大的网民群体,8亿多网民活跃在网络空间,集体参与网络流行语的创作和传播。过去只能被动接受媒体灌输的他们,如今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来创造和赋予意义,从而使这一大众流行文化现象体现出了草根民众的旨趣和想象。 

58、我们共同的童年回忆,从“雨女无瓜”到“什么是快乐星球”,守在电视机前看少儿频道的记忆被勾起。

59、人们被自己的猎奇心理和窥视欲支配,过度娱乐让他们失去了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文化表达方式还会侵入其他媒介,进而可能让整个媒介环境朝琐碎化、低俗化、信息泛滥的方向发展⑤。网络流行语作为大众戏谑、调侃、消遣、宣泄、娱乐的产物,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热点事件和其他争议性热点话题的见解和看法,凝结了大众的情绪、情感和态度,这就解释了近年出现的流行语其语义何以贬义性远远多于褒义性。

60、从文化层面上看,这种无视语法规则对汉字、拼音、字母、数字等语素和符号进行拼接和组合的行为是一种“戏仿”(parody),表现出一种碎片化、无深度、弱逻辑、反传统的后现代主义特点,是“缺乏中心、主体性、意义本源、所指和整合的力量的必然结果”①。

61、根据对相关研究文章的梳理,笔者发现学术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已经有不少的积累,研究议题比较多元,涉及网络流行语的很多方面,但总体来说由于网络流行语更新快,动态性强,研究不够聚焦,重点不突出,还不够深入,不成体系,未来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童星关于网络社会交往研究、谢俊贵关于信息化转型中的社会分化研究、戚功关于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重塑和再造”研究等成果等网络流行语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杜尔克姆、马林诺斯基功能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和G.H.米德心理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等对网络流行语研究也可提供重要借鉴。

62、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流行语走过二十年的历程,从最初的不为大众所接受和理解,到如今已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部分被官方话语体系认可和接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逐步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表达方式、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过程、动态发展态势都符合语言经济学的相关原则,具有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自己独有的特殊符号系统,即网络流行语独特的流行特征。

63、  2015年网络流行语中批判、***的内容减少,意义流于表面。

64、网络流行语与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少了很多规约与束缚。网络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在流行语的产生过程中,网民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给现代汉语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波,有人将网络流行语称之为第三次语言革命。

65、  多数网络流行语生命周期短暂,一般传播规律为“网络事件产生—短期内***式扩散—引起小规模讨论—迅速消弭”。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为例,2015年4月14日经媒体报道后走红,4月16日,微博引用量为9122条,达到峰值,5月之后,该流行语讨论频率较低。

66、“五星酒店卫生门”“三星电池门”仿造了轰动一时的尼克松“水门事件”;“官宣体”“元芳体”“我们体”“马伊琍体”“翻船体”从书法的颜体、柳体中获得灵感;《武媚娘传奇》中的女演员镜头被粗暴剪辑,催生出流行语“捂媚娘”;娱乐明星骗财骗色被证实,成语“求仁得仁”被改造为“求锤得锤”;调侃李白、杜甫,对本不存在的人物关系进行意义改写,产生“你的良心不会痛吗”;网民根据******批评***部门要求的奇葩证明,创造出流行语“我妈是我妈”……戏仿与网络***搞②一脉相承,都是网络时代特有的表达方式。

67、5姚必鲜,《网络流行语对主流文化的僭越与消融》,《新闻爱好者》

68、网民组成的“想象共同体”,通过网络平台为自身权利发声,为他人鸣不平,在微观“软性抵抗”中监督公权力,在网络虚拟空间酝酿和参与社会变革。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助推的网络社会成为现实的当下,一个突出现象是社会变革越来越体现为网络虚拟空间的革命。

69、于其弊端,一些网络流行语曲解了一些词语,并且一些词语的感情倾向与所指含义之间的错位会引导错误的价值判断,也会造成与不了解其含义的人之间产生语言交流障碍,以及一些其他危害。

70、①严励、邱理:《网络流行语传播机制的逻辑分析及话语转向》,《当代传播》2015年第1期。

71、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目前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占主导地位的研究取向和研究策略,主要为理论取向的研究和实证取向的研究。理论取向研究有两种基本视角,一种是将已有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理论与方法运用到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中,对已有理论进行验证或补充。比如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来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运用符号学理论来研究网络流行语背后的话语对抗等。另一种是强调网络流行语与现实社会流行语、其他网络语言的特殊性,力图提出新的假设和新的问题,来分析和概括网络流行语这种新的社会现象。在实证取向研究方面,目前主要是案例实证研究,如以“躲猫猫”、“俯卧撑”、“杯具”、“Hold住”、“神马都是浮云”、“豆你玩”、“给力”等典型案例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编码规律、形成机制等,在调查研究、实地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的运用上显得比较薄弱。

72、  网络流行语的新潮表达方式,除了青年网民展现个性、追求认同、跟风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个体心理减压、表达对事件态度及感同身受时找到了新的出口。这为舆论监督、社情民意表达提供了新的方式,是社会舆情的一面镜子,社会安全阀的功能明显。这些正功能也是网民在使用和传播流行语中没有意识到的。如“***是***”,先是媒体报道了“一个公民要出国旅游,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他写了他母亲的名字,结果有关部门要求他提供材料,证明‘***是***’”,引发网民的热议和******的关注。“***是***”的流行也加速了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推动了新闻事件的发展和信息公开,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

73、网络流行语是流行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一般有着年轻俏皮的特征是网民们约定俗称的一种表达方式,一般来说网络流行语能流行起来就是因为能击中大部分人的内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晓慧文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