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言有哪些92句精选句子

老子的名言有哪些92句精选句子

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1、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5、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2、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1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4、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5、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6、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8、(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1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0、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

21、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2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23、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2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7、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9、“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

3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1、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2、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4、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3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36、感悟: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做事情也应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能有所成。万事起于忽微,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3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8、《道德经》第三十八章:“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3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40、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4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42、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3、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5、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6、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47、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8、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4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0、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5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52、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5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4、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5、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7、感悟:这里所列出的三“宝”其实是接近“道”的方法和途径。 

58、译文:“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5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0、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6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6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63、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4、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66、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6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9、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7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1、“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7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7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4、(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7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77、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7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79、“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8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8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2、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83、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84、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8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8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88、《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8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90、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老子》

9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晓慧文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