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三个哲学思想78句精选句子

苏格拉底的三个哲学思想78句精选句子

苏格拉底的三个哲学思想

1、而哲学所研究的应当是:为什么生成这种东西?为什么能够生成这种东西?这样,苏格拉底在反对自然哲学中提出了自己关于原因的主张,即目的论。(苏格拉底的三个哲学思想)。

2、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

3、因而,无论说苏格拉底没有尽教育之责还是教导不当,抱怨都是不足为信的。

4、从苏格拉底的这个故事中,我们学习到,做事时的坚持是达到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你挖一口井,挖到一半就停了,别人从你挖过的地方继续挖,而且长期坚持了下去,那你说最后成功和成功的结果属于谁呢?

5、这些天里,每天都有国内外的哲人朋友,陪他聊上一整天。

6、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他是专家治国论者,认为治国者必须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

7、在古希腊雅典城阿波罗神殿上,刻着一句神谕:认识你自己。

8、在西方文明史上,只有两个人的死被所有西方人叹息。

9、那他为什么会愚笨的做着这些把自己推向死亡深渊的事呢?

10、苏格拉底与哲人们最后一次探讨了灵魂问题,说明真正的哲学家是不会畏惧死亡的(但哲学家主动去死却是不道德的),正相反,他们会很开心,这意味着他们能进入一个更好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真理和实在将面对面地加以认识。

11、他们三人在古希腊文学、艺术、哲学领域做出的非凡贡献至今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文学艺术发展方向。

12、“明白,”助手说:“您的思想光辉得传承下去……”

13、苏格拉底当然明白,此时他该做的,应该去恭维法官们,然后提出一个稍重的处罚逃避死刑。(他们希望,能将苏格拉底赶出雅典)。可他不能不为自己的原则辩护,他为自己的哲学立场斗争至了最后一刻。

14、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槿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15、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

16、后记:此次讲座由希腊万人迷和望江柏拉图学园联合策划。

17、提出了美德是什么的问题,开创了西方政治哲学传统;

18、而他们两人的死,为西方文明打下了两个基本色调。

19、无定既是起点,也是终点,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只是暂时对它的背离,不管你同不同意这一观点,如此看来,是不是阿纳克西曼德一下子变得如此深沉?

20、我们对苏格拉底这一段的辩护不禁感到惊讶。他根本就没有把赢得官司当成自己的目标!

21、三人的学说乍看看简单:泰勒斯说水生万物,阿那克西曼德说万物始于无定(无具体形状的某种东西,他称为apeiron,阿派朗),阿那克西美尼说世界的本源乃是气。后人乍一看,也许会觉得卑之无甚高论,似乎平淡又简单。

22、关于这一天的情况,我们能够从柏拉图的《裴多》、《克里托》看到。

23、他的朋友就跑去求神问卜,问苏格拉底是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24、很多人终其一生,无法认识自己,不敢承认自己无知。

25、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克塞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

26、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

27、第二种形态叫「形而上学」,也即「本体论」。日本学者,在我们的《易经》中找到的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将其翻译成「形而上学」,这也成为了哲学的一个代名词,用来表明哲学是研究万事万物背后的道理。

2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29、不靠军事暴力和政治镇压,纯粹用一种精神力量,理性透彻地了解生命,并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30、第一种形态,也最早出现的,叫做自然哲学。自然哲学就是我们今天的自然科学,所以哲学在最初是与科学同源的。哲学包罗万象,而所谓科学主要包含在自然哲学里。

31、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

32、狄欧蒂玛质问苏格拉底“爱者从美的东西中得到什么”,之后追问:“他使好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又怎么样呢?”苏格拉底回答:“他会幸福。”对于阿尔西比亚德,这一逻辑也同样适用,“所有的人都盼望拥有好的东西……这是人人共有的。”阿尔西比亚德同样在试图拥有他认为美和好的东西,以之达到幸福的境界,这和苏格拉底给出的答案是殊途同归的。锲而不舍的追求和爱最终也都归于达到不朽,由此,苏格拉底的哲学教育为他指明的终极追求,幸福乃至于不朽,都是无可指摘的。

33、苏格拉底特立独行,创立颠覆性的理念推动世界发展。

34、但他不会。因为这是对德行的抛弃,对尊严的丧失,这才是对法律最大的侮辱。

35、他们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36、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37、哲学诞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大体来说,这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相对来说并不太平,政治变化激烈的时代。希腊正在从传统的贵族制向民主制转变,典型代表如雅典的梭伦改革。当时旧制度被推翻,新制度还未完善。这种政治的变化也影响到了文学方面。人们的反思与批评精神开始增强,并产生了最初的道德反思。这些都为哲学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38、苏格拉底首先澄清了“自己的知识与智者的智者不一样”,因为智者教给人们的,只是到法庭上赢得胜利的辩论术;而他虽然也爱辩论,但他想让人们学会的是德行。

39、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

40、自然哲学探讨的是「四大起源」问题,即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和地球的起源。现代科学也没有能完全解释四大起源问题,还是在不断更新、不断突破。如果要追溯源头,就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41、它讽刺了莫勒图斯只从政治法律角度思考:凡是犯了错误的,就应该受到惩罚,不管其原因如何。而不去注重教育。

42、他告诉了我们原因:“这位,如果你认为有点人格的人应该计较生死的危险,而不是在做事时仅仅关心这个:做的究竟时正义还是不义,是好人做的还是坏人做的,那你说得真不美。”

43、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

44、如前文提及,阿尔西比亚德的理念与行为不能简单对应阶梯的某几阶,他从哲学教育中得到的只是思想观念,却用了不为人认可的方式去实践追求其理想。要归责的不是终点,而是途径。为他指出终极目标的哲学教育不应负责,即使终点是殊途同归:“爱也必然是奔赴不朽的”。最应该为自己选择的道路负责的只是他本人。

45、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

46、苏格拉底通过省视和思考,向世人指出,人生最大的哲学,不是读懂世界,而是认识自己。

47、其实「哲学」这个概念就是来自于西方。后来我们把中国古代的思想、学术都叫做哲学,实际上中国古代文献里并没有哲学这个概念,哲学就是来自古希腊。

48、“哲学史第一人”泰勒斯没有文字传世,他的弟子阿那克西曼德据说是第一位有文字传世而且是以散文写作的古希腊哲学家(古风时代以诗歌为主要创作形式,像《荷马史诗》,或赫西俄德《神谱》)。

49、  中图分类号:B50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080-02

50、    早期希腊思想包含了从历史到当今人类知识寻求所需的科学精神、方法和经验特征,开启了人之理智固有的认识逻辑,也从世界与生活中开掘了知识的思想来源。创造了科学和哲学的基本观念,用科学的或曰理性的方式看待世界的方式,将世界看作是按照一定秩序运转、有其进程、各部分在世界整体中各安其位并且是可被认识的。这其中没有外在的神的运作,有的是自然本身的构造及其历史当中含有的内在原则,是各个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互相配合。     首先,早期希腊思想家对世界的把握与解释是整体、系统的。    基本问题:第一原则、宇宙秩序、存在与是其所是、灵魂与知识、神人之间的伦理关注    1)万物的实在——本原与原则。    2)宇宙论的万物变化与知识论的逻辑不变。    3)灵魂与知识。     其次,早期希腊思想家创造了属于人类自己的核心概念术语。    1)cosmos,世界和秩序本身。    2)nature。这是人类最初在概念上将自然与人为做出了区分。nature在cosmos之外专门指称世界中每个事物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本性,而非偶然的或者随机的。    3)arche也即beginning,既是万物与世界的开端、起点,也是其运作的初始原则,或曰第一原则。    4)logos。上述术语及其内容进入人的思考并被表达出来,也就是logos,这也是我们对世界以及事物的解释、推论,从而它也就是理性的思考、言说,并与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区分了开来,是人类思想最初对感觉与思维的区分。

51、西方哲学的出生时间更早,那时距离苏格拉底出生尚有一百年,而且它的出生地竟不是希腊本土,而是如今属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半岛沿岸的希腊人殖民地。所谓殖民地,我们不要误会,这里没有赶走原住民的意味,Colonia,colo是指耕种土地,希腊文中的意思是新村落,即不在家乡的新居住地。

52、你们都希望在我们争吵时,凑热闹说,“打,苏格拉底!”、“做得好,克珊西帕!”

53、但我们知道,苏格拉底并不是古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哲学家。那么,在整个西方哲学特别是古希腊哲学中,苏格拉底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想了解这些,我们就必须从史学的角度来了解西方哲学,了解西方哲学的源头,从而了解苏格拉底。

54、这才是大气的历史,历史本应这样讲述,与《全球通史》匹敌的世界历史名著。

55、在苏格拉底的哲学中,善或目的具有相同的意思。

56、苏格拉底单身时跟几个朋友住在一间七八平米的房间里,每天很乐呵。

57、Alcibiades(son)ofCleiniasAthenian

58、《追风筝的人》之后,以高山寒泉般的文字,完整披露阿富汗腹地的真实面貌。

59、扭转了古希腊哲学关注对象,把哲学从天国拉回了人间,促成自然哲学向政治哲学转换;

60、在苏格拉底的人生轶事中,其中的“三个最”故事,颇有深意,也很有名气,今天就来一起品味下这“三个最”。

61、(来源:CapitolineMuseums)

62、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63、要了解哲学史,就要了解哲学的源头。戏剧界有一个说法,「学源不学流,源正流清」。

64、我们先把视野拉一个历史的广角:希腊人从希腊半岛向外殖民,是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希腊历史纪年的开始)后两百多年的大事件,新的希腊城邦从此遍及包括小亚细亚和北非在内的地中海沿岸。看这张地图,公元前6世纪的地中海区域大小国家林立,如同春秋时代的中国,也营造了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

65、柏拉图:《会饮篇》,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

66、首先,苏格拉底自称“实际上我根本没有那种本事” 所推辞的是对于阶梯最高级的美本身的掌握,它难以达到更难以传授,故而他拒绝用阿尔西比亚德外在的美来换取他渴求的“美本身”,也即所谓“拿黄铜换金子”。正是苏格拉底对自己介于有知与无知之间状态的准确把握,使他拒绝了难以做到的教导。

67、按照正常情况,被判处死刑的犯人会被立即移交给“十一人委员会”,在24小时内执行死刑。

68、恭喜苏格拉底,他成功激怒了雅典人,全场哗然。他们不仅为苏格拉底这与众不同的申辩方式瞠目结舌,而且因为苏格拉底所讲的哲学立场而愈加愤怒......

69、灵魂不灭说:苏格拉底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70、毕竟,不是每个民族都有关于世界起源的传说么,中国人早在纪元之前不就认为“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吗?希腊哲学与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71、苏格拉底不愿意死,但他更不愿意不正义的活。哲学生活战胜了死亡。

72、一说起古希腊哲学,大家可能都会脑海里浮现苏格拉底,但是对不起,苏格拉底并不是哲学始祖。

73、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

74、这不禁让人想到另一位同时代的东方思想家孔子,同样和他主张要以对德行的教育来平衡政治法律。

75、苏格拉底还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反对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是对于事物的见解却不是唯一的,因为这会随着时间与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76、苏格拉底力求接近美本身,在他的阶梯上力求超越城邦法律以至于超越知识这些具体的美,高于包赛尼阿爱的境界。阿尔西比亚德则身体力行地超越了城邦法律的局限,选择了动摇城邦秩序的出格之举。在类似的观念指引下,更应该申辩的是阿尔西比亚德而不是苏格拉底。其选择的处事方式与上升路径并非哲学教育导致,他没有在苏格拉底的阶梯上亦步亦趋,也就不应推脱责任。

77、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晓慧文案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